甘肃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排查整改问题3182个
中国甘肃网6月27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 梁峡林)记者从6月26日召开的全省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央部署实施河湖长制以来,我省提前半年建立了河长制,如期建立了湖长制,省市县乡村26138名河长、1181名湖长上任。
下一步,全省水利系统将全面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要求,紧盯时间节点,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坚决打赢打好全省河湖“清四乱”歼灭战。组织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效。携手司法机关,妥善解决河湖难题,强化震慑效应。加强宣传引导作用,在省水利厅官网和甘肃省河长制湖长制微信公众号设立河湖问题曝光台,对各地突出问题集中曝光。
全省排查发现“四乱”问题已整改完成3182个
据介绍,去年7月,水利部部署开展了全国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行动。我省各地通过河长、巡河员、公益性岗位日常巡河,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辖区内所有江河、湖库、洪水沟道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人口密集区、洪水易发区、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重点河段、敏感水域,加大摸排力度,全面掌握“四乱”问题底数,实现河湖洪水沟道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摸排发现河湖“四乱”问题3357个,其中“乱占”244个,“乱堆”2553个,“乱建”405个和其他河湖问题155个。目前,全省排查发现的“四乱”问题已整改完成3182个,整改完成率94.7%,剩余175个问题正在抓紧整改。
形成了打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
各地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对一些难拔的“钉子”、难啃的“硬骨头”及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借助检察机关力量,通过检察建议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途径,形成了打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各地水务部门联合检察机关开展督查,对疑难河湖问题现场调查取证。截至目前,全省检察机关累计审查甄别问题线索955条,立案793起,下发检察建议书720份,正式提起诉讼9起。定西市岷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通过公益诉讼手段,使侵占迭藏河道8年多的“慕丽水岸”茶楼得到依法拆除。据统计,定西市先后查处河道非法采砂案件42起,处理违法人员42人,公安部门办理破坏水利资源和污染环境案件4起,对涉案当事人依法行政拘留;甘南州公安机关和水务部门联合行动,关停非法采砂场41家。
暗访结果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年度工作考核
省水利厅还建立了常态化河湖暗访工作机制,将暗访结果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年度工作考核,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形成倒逼机制,确保工作成效。“清四乱”以来,省级河长开展了3次暗访督查,并专项督办。水利厅先后5次共派出60多人次,对11个水系多个河段进行了暗访,共发现问题341个。目前,水利部、黄委会暗访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97%,省水利厅暗访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74%。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