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坚持“六抓”深入推进河湖长制
庆阳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河湖长制工作部署要求,抓实抓牢责任落实、抓实抓紧水污染防治、抓实抓严“清四乱”整治、抓实抓细水资源管理、抓实抓好水域岸线管控、抓实抓长水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六项任务”措施落实。
一是抓实抓牢责任落实。全市共设立四级河(湖)长1496名,落实乡村河道保洁员4218人,聘请社会监督员825名,全面构建了“河长制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河(湖)长+河长办+成员单位+河道保洁员+社会监督员”的组织体系。印发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2020年度工作安排意见》,及时调整补充了市县乡三级河长,确保工作有序衔接、高效运转。在媒体网站、电视台公布河湖监督电话,建立常态化巡查暗访和河湖包抓责任制,全力抓促落实。去年以来,市级河长2次致信县区总河长,28次“下河”巡查,7次召开总河长会、河长联席会、工作约谈会,部署推进河湖长制任务落实;县乡村河长巡河1.25万余次,召开联席会议283次,解决问题2000多件。
二是抓实抓紧水污染防治。按照“前端排查管控、中端强化处理、末端生态净化”的思路,建立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按月调度推进,党政齐抓攻坚。在前端,开展涉水污染源清查,将重点涉水企业和截污工程全部纳入信息平台动态适时监管。加密县乡出入境断面,建立奖补机制,对河流断面和污水处理设施出水进行抽检,按月预警通报、按季考核奖惩。在中端,建成市区及县城污水处理厂9座、乡镇污水处理站75座,各类污水管网544公里。采取打包招标第三方或一体化运维,按效付费,强化运营监管。在末端,加强中水利用,谋划建设绿地湿地等生态项目47个、1611亩,现已完成18个、635亩。通过集中攻坚,马莲河、蒲河2个国考断面去年和今年1-4月均达到目标考核要求。
三是抓实抓严“清四乱”整治。坚持将专项整治作为落实河湖长制突破口,联合检察机关建立了“保护母亲河”公益诉讼联席会机制,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四乱”问题。会同公安机关,建立河湖警长制,设立河湖警务室,不断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和联动执法等协作机制,深入推进联合执法行动,挂牌督办、专题会商,铁腕惩治河湖突出问题。
四是抓实抓细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积极推进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严格执行水资源禁批限批制度,组织取水口检查登记,加大取水监督指导和非法违规行为查处打击力度,实施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城区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源井关闭、环县甜水堡调蓄水库、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莲花寺水库引水入合等水资源配置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各领域用水效率。指导县区强化水库运行调度,科学蓄泄水量,最大限度补充枯水期生态水量。
五是抓实抓好水域岸线管控。编制了《蒲河干流及流域4座水库管理保护范围划定技术方案》和县区划界技术方案。市县各级河长积极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技术保障,全力加快河湖划界和水域岸线利用规划编制进度。目前7个县已发布划界政府公告,规模以上河流完成92%,规模以下河流完成68%,湖泊水库完成73%。深入开展河湖岸线利用项目整治,组织对全市范围内涉河项目进行逐工程排查登记,论证审批涉河项目6项,对存在安全隐患违建项目,责令限期整改或拆除。
六是抓实抓长水生态治理。坚持把水生态修复作为河(湖)长制落实的治本之策,结合再造一个子午岭、固沟保塬、水土保持和各类生态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河道岸线及重点流域生态治理,加快推进岸线绿化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拓展水源涵养空间,不断增强生态涵养和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功能。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全市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废料利用率达到39.1%,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40.31%。有效改善了河道及岸线周边生态环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