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水利动态>详细内容

水利动态

“十三五”庆阳市水利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来源: 作者:胡彦麟 发布时间:2021-03-05 09:39:27 浏览次数: 【字体:

“十三五”期间,在庆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水利厅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庆阳水利事业步入了投资规模最大、规划目标完成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保障支撑作用最强的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全市共争取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7.31亿元,新建各类水利工程5.23万处,其中农田水利工程287处,河道治理项目51处,农村供水工程5.2万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7.49万亩,水利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提升。

一是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圆满收官。五年来,坚持把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力改善民生的首要政治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市、县联动核查摸底,先后组织编制了脱贫攻坚“1+17”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方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年工作方案、冲刺清零工作方案、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冬季冻管改造、苦咸水改造、窖水净化器安装工作方案并认真实施,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5.49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93处、分散供水工程5.14万处,形成了以“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机井等中小型工程和水窖、小电井等分散供水工程为补充的供水体系,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从“十二五”末的92%提高到100%,集中供水率提高到82%,全市农村人口用上了“放心水”,饮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二是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五年来,始终紧紧围绕强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利支撑这一目标,坚持立足当地,内挖外调,谋划实施了一批水资源配置及引调水项目。筹资14.51亿元,基本建成了小盘河水库、莲花寺水库、五台山水库3座重点水源工程。持续挖潜提升扬黄工程效益,续建工程通过省水利厅竣工验收,依托扬黄工程实施的环县农村安全饮水配套项目和庆城延伸供水工程全面建成,供水范围扩大到环县、庆城县19个乡镇,直接受益人口34.5万人;反复论证推动甜水堡调蓄引水工程开工建设,市区应急水源工程今年可建成投运,届时黄河水将引上董志塬。规划我市境内最大的马莲河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通过水规总院审查;积极配合省上加快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涉及我市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物调查工作全部完成。“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水利投资57.31亿元,是“十二五”31.01亿元的1.85倍,新增供水能力7773万立方米,总供水能力达到2.75亿立方米,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49万亩,有效支撑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水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五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河长制工作为牵引持续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在全市上下构建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河湖长+河长办+成员单位+河道保洁员+社会监督员”组织体系,建立了河长巡河、工作督办等制度办法,设立了河长公示牌及24小时监督举报电话,市、县、乡累计开展巡河8000多次,解决河湖问题4053件,构建了河湖治理保护的责任网、监督网。下大气力关闭入河排污口,整治河湖“四乱”问题,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强化水域岸线管控,共摸排整治“四乱”问题398个,关闭河道非法采砂企业49家、清淤疏浚河道64.2公里,推进巴家咀水库2.06万亩滩涂地耕种退出、实行生态恢复治理,河湖水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深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自备水源井关闭完成阶段性任务目标,全市年度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约束性控制指标全部达标,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期整改销号。

四是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健全。五年来,始终把提升旱洪灾害防御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作为不懈追求。争取投资11.56亿元,先后实施13个江河主要支流治理、3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处山洪沟道治理项目,新建护岸341公里,治理河长396公里,有效保障了沿岸38.18万人、27.95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建成了市县贯通,调度顺畅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逐水库落实了防洪调度计划、防汛应急预案、调度运行方案,构筑起了以中小型水库为骨干,河道堤防工程为基础,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为依托的防洪减灾体系。同时,实施了29个抗旱应急水源引调提水项目,提高了干旱地区应急供水保障能力。

五是依法治水管水不断深入。五年来,持续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组织开展打击出借借用资质围标串标违法分包等违规行为三年整治行动,查处违规企业9家,全部纳入“黑名单”实行市场禁入。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问题线索和陈年积案全部清零。强化水库、水电站监管,完成了20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对3座水库进行了报废降等、2座水库完成注销登记;对全市7座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整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专门组建成立了市、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建立健全了施工单位负总责、监理单位全程参与、县级定期巡查、市级抽检核查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全市未发生水利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市局连续五年被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