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水务局超额完成全市为民办实事农村水源保障项目建设任务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省市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求。全力推动为民办实事水源保障项目实施,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一、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今年计划投资3.25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16处,新增农村自来水入户1.5万户。其中:实施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村水源保障工程12处(庆城县1处、宁县2处、环县2处、镇原县2处、正宁县2处、合水县2处、华池县1处),计划投资1.11亿元;实施省水利厅为民办实事农村水源保障工程4处(西峰区2处、环县1处、庆城1处),计划投资2.14亿元;不断提升供水保障程度和群众的用水满意度。
截至目前,全市16处为民办实事农村水源保障项目完成投资3.65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3.25亿元的112%。其中:省政府为民办实事12处农村水源保障工程完成投资1.25亿元,占年度计划1.11亿元的112%;省水利厅调度的4处水源工程完成投资2.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2.14亿元的11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高位推动项目实施。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农村饮水水源项目建设工作,把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头等大事,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及市水务局签订了《庆阳市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书》,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3月份以来,分管副市长先后3次召集县区政府负责人、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水务局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安排调度为民办实事农村水源保障项目建设,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市水务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包抓2个县区,每个科室协调包抓1个县区,对项目前期、资金落实、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全面包抓。项目开工后,每月由承担农村饮水安全的科室提出督导工作方案和督导内容,各包抓组采取“四不两直”的督导方式,帮助指导县(区)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同时,继续采取“旬统计、月通报”的工作方法,按月组织召开调度会商会,统筹加强项目调度。县(区)政府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水利部门牵头主抓、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采取部门联动的方式合力推动项目建设。
(二)压茬推进项目建设。把实施省政府和省水利厅为民办实事水源保障工程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定器”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在项目谋划中,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建大、并中、减小”的方式,谋划论证农村供水水源保障工程16处。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2021年计划实施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全力推进项目论证审批等前期工作,制定了《2021年为民办实事农村水源保障工作方案》并强力推动落实。在项目推进中,紧扣市委市政府“冬日无闲·大抓项目”活动的部署要求,制定了《2021年为民办实事农村水源保障工作方案》,市水务局坚持按月分析研判工作进展,督促县区围绕“一季度抓开工、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抓增量”的目标要求,按照“批复一批、招标一批、开工一批”的原则,采取“旬统计、月通报”的工作方法,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三)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的工作要求,我们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健全督导暗访机制。持续推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室)包抓县(区)责任制,3月份以来4次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深入工程一线、农户家中,及时掌握工程运行状况及群众满意程度,及时排除供水隐患,防止点上的个例问题扩大到区域性问题,降低因水返贫的风险。依托24小时监督服务电话、“甘肃农村饮水”微信公众号、发放明白卡等方式,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动态清零,筑牢供水防线。二是扎实开展隐患排查。聚焦“实时监测、即时预警、动态清零”工作目标,紧盯农村饮水安全的薄弱环节、群众投诉反应的重点区域,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农村饮水隐患问题排查整治及暗访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预警系统,限时动态清零。特别是陕西洛南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秀水镇新光村农村供水工程建而不用,长期闲置成“摆设”事件发生后,我们迅速行动,结合巩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大排查”工作要求,督促县区水务局举一反三,会同乡镇、村社和驻村帮扶力量,按照逐村、逐户、逐工程“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的原则,全面开展排查整改。三是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对水利部12314监督平台、群众信访、媒体关注和各类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逐一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全力进行整改,切实做到台账清、责任明、整改快、成效实,坚决杜绝同一问题反复投诉、整村连片停水断水等颠覆性问题。特别是对个别反复投诉上访的问题,我们组建工作专班会同县区水务部门现场会商研究方案促进问题解决。今年共受理各级各类渠道投诉反映、反馈的农村饮水问题8类368个(水利部12314平台反映问题7个,网络舆情信息5个,市级24小时监督电话投诉问题51个,阳光热线反馈问题4个,扶贫领域监督举报问题1个,市长热线反映问题8个,国务院互联网+反馈问题9个,微信公众号反馈问题283个),已全部办结销号。
(四)不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工程规范运行。一是督促县区进一步靠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管理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健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建立计量收费、投诉处理、应急抢修“三项机制”,坚决杜绝工程无人管理、损坏无人维修、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等现象,全力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二是组织县区按照星级水厂创建标准要求,从组织管理、水源与水质管理、硬件设施、运行管理、供水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六个方面对各类水厂的建设运行进行了规范,目前已有6个水厂达到星级水厂创建标准,作为农村供水规范化管理的样板,推动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运行,保障广大农村居民长期喝上放心水。三是组织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和千吨万人水厂水质监测人员参加了全省2021年度农村供水工程水质监测人员培训班,会同省水利厅委托第三方对4家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进行评估指导,督促县区水务局按照《甘肃省农村供水工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要求,增加配备工作人员、仪器、设备和环境设施等资源,明确各岗位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以水质检测中心的规范运行,促使水质检测结果的科学规范。
下一步,市水务局将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督促各县区持续落实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全面做好第三方后评估迎接准备工作,做好冬季供水保障工作,坚决巩固好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