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水务局超额完成为2022年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任务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省列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求。全力推动为民办实事“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实施,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一、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今年我市实施“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24处(其中调蓄水库3处、灌区改造1处、农村供水工程20处),年度计划投资38604.02万元,完成投资39863.88万元,投资完成率103.26%,已完成全部年度建设任务。其中:省政府为民办实事20处,完成投资3.65亿元,占年度计划3.53亿元的103.46%;省水利厅调度4处,完成投资334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3301.96万元的101.21%。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高位推动项目实施。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工作,把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头等大事,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市委、市政府与市水务局签订了《庆阳市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责任书》,全面推进2022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迈上新台阶、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3月份以来,分管副市长先后多次召集县区政府负责人、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水务局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安排调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市水务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行以市局班子成员分县区包抓督导,对项目前期、资金落实、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全面包抓。
(二)压茬推进项目建设。把实施省政府和省水利厅为民办实事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定器”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在项目谋划中,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及时制定印发了《2022年为民办实事“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督促县区围绕“一季度抓开工、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抓增量”的目标要求,按照“批复一批、招标一批、开工一批”的原则,采取“周统计、旬通报、月督查”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三)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的工作要求,我们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健全督导暗访机制。3月份以来3次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深入工程一线、农户家中,及时掌握工程运行状况及群众满意程度,及时排除供水隐患,防止点上的个例问题扩大到区域性问题,降低因水返贫的风险。二是扎实开展隐患排查。聚焦“实时监测、即时预警、动态清零”工作目标,紧盯农村饮水安全的薄弱环节、群众投诉反应的重点区域,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农村饮水隐患问题排查整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预警系统,限时动态清零。三是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对水利部12314监督平台、群众信访、媒体关注和各类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逐一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全力进行整改,切实做到台账清、责任明、整改快、成效实,坚决杜绝同一问题反复投诉、整村连片停水断水等颠覆性问题。
(四)不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工程规范运行。一是督促县区进一步靠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管理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健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建立计量收费、投诉处理、应急抢修“三项机制”,坚决杜绝工程无人管理、损坏无人维修、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等现象,全力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二是组织县区按照星级水厂创建标准要求,从组织管理、水源与水质管理、硬件设施、运行管理、供水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六个方面对各类水厂的建设运行进行了规范,目前已有2个水厂成功“创星”,作为农村供水规范化管理的样板,推动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运行,保障广大农村居民长期喝上放心水。三是组织开展了庆阳市2022年水利行业农村供水水质检测技能竞赛,通过比赛提升了检测人员的技能和水平,提高了水质检测人员整体素质。督导各县(区)水质检测中心,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导则》规定的监测频次,对供水工程水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下一步,市水务局将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督促各县区持续落实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做好冬季供水保障工作,继续谋划一批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水利项目,坚决巩固好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