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汛前准备工作 全力确保防汛度汛安全
今年以来,市、县水务部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不断总结“7·15”暴雨洪水防范经验教训,聚焦“四不目标”(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立足“三项职责”(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紧盯“三大风险”(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落实“六项措施”(周密安排部署、夯实责任体系、强化应急保障、落实度汛措施、延伸防御链条、规范日常管理),立足于早,着眼于防,落脚于实,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汛前准备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一)统筹谋划,周密安排部署。3月初,市、县制定下发防御工作安排意见及做好度汛准备工作通知,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签订防汛安全管理责任书,安排部署防汛工作。并围绕水库度汛、山洪灾害防御、水毁修复等重点工作,逐类制定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成立专班,包抓推进。下发汛前检查工作方案,采取县级全面自查、市级重点核查的方式,从责任落实、预案编制等11个方面,排查整改度汛安全隐患137条。组织开展水库、堤防、山洪灾害、堤坝蚁穴病害等风险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排查整改各类问题35个。
(二)明责加压,夯实责任体系。协同市、县应急部门,靠实市县乡村四级防御队伍,逐级公示全市29座水库、89处重点河段、13处涉河在建水利工程、238处山洪危险区防汛“三个责任人”,构建了衔接紧密、责任明晰的防御体系。邀请省水利厅防御处、省水文站专家就预案编制、“7·15”洪水调查、防汛值班、预警发布开展集中培训,同步组织开展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网络培训87人(次),汇编印发《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履职手册和“三个重点环节”工作指南》简本100多份,着力提升业务人员和各级防御责任人履职能力。
(三)多措并举,强化应急保障。组建成立64人的市级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分队和技术支撑专家组,实行AB岗管理,县区落实各类抢险巡查人员4217人。采取协议储备、购买服务等方式,储备大型机具92台,砂石、水泥1000多吨,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个到位。制定印发市、县水旱灾害防御预案,审查批复全市29座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大坝安全应急管理预案及13处涉河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度汛方案,着力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指导西峰区、正宁县、宁县、环县、镇原县开展防汛演练5次,近期正在筹备开展巴家咀水库防洪抢险演练,确保大灾面前熟悉预案、熟知流程、不慌不乱。
(四)突出重点,落实度汛措施。主汛前,市政府召开重点水库泄水专题会议,动员市县近千名干部、应急、消防、公安干警巡查值守,顺利完成小盘河、巴家咀水库联合调度泄水,同步开展水库排沙清淤,在减少泥沙淤积,增加有效库容,提升防洪能力的基础上,做到空库迎汛、安全度汛。随后各县区也相继完成了泄水工作。全市29座水库,已完成泄水22座,7座主汛期保障供水的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下安全运行。同时,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体系,采取分片包抓督导、按月通报调度等方式,完成“7·15”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投入人员5828人(次),完成投资1.4亿元,恢复重建7座水库排水渠3.4公里、28处堤防护岸18.73公里、河道监测设施30处,全力保障度汛。
(五)科技赋能,延伸防御链条。与中国移动庆阳分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社会化发布系统有关工作的通知》,开通云MAS短信平台,向5个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外来人员及常驻人员发送临灾短信120万条,确保预警到户到人。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发布临灾预警29次,发送预警信息2512条,让预警直达水库“三个责任人”、工程管理单位、防御责任人。会同市气象局探索开展水库、中小河流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与水文单位对河道洪水预警指标值设定、雨水情形势进行会商研判,构建气象卫星、山洪灾害监测平台、水文站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延长预见期,提高精准度。与甘肃省庆阳水文站、天津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7·15”洪水调查,研究庆阳暴雨洪水特性,为山洪灾害预报预警、人员转移提供可靠依据。
(六)健全机制,规范日常管理。汛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按周编排值班表,定期对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确保通信畅通、调度有力。编发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简报7期,动态反映灾情、工作进展及建议措施,为省、市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值班日志和专用会议记录,翔实准确填写当日雨情、汛情、预警发布、文件处理、领导批示及工作开展情况,为各级督查提供基础资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