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水利动态>详细内容

水利动态

浅谈如何做好防凌工作

来源:巴家咀水库专用水文站 作者:王建伟 发布时间:2024-03-12 08:52:31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凌汛的成因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通俗地说,就是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二、凌汛的危害

凌汛是黄河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凌汛成为灾害,一般多出现于解冻期,发生在上游冰雪先融化而下游河道尚未解冻的河段,因流动冰块大量堆积、阻塞形成冰坝,河水猛涨而发生决口,冰水泛滥成灾,造成淹没及对沿河水工建筑物的破坏。

一是冰塞形成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封冻期,且多发生在急坡变缓和水库的回水末端,持续时间较长,逐步抬高水位,对工程设施及人类有较大的危害。

二是冰坝引起的洪水危害。通常发生在解冻期。常发生在流向由南向北的纬度差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坝形成后,冰坝上游水位骤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三是冰压力引起的危害。冰压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由于流冰的冲击而产生的动压力,由于大面积冰层受风和水剪力的作用而传递到建筑物上的静压力及整个冰盖层膨胀产生的静压力。

三、如何做好凌汛水文测报工作

凌汛水文测报是黄河防凌调度决策的基础支撑。每年冬季黄河下游的河道都要结冰封河,而由于温差的原因,上游河道封冻晚,开河早,当来自上游的冰水冲击下来的时候,下游河面还结着厚厚的冰,这样就会造成冰凌拥塞,水位上涨。故,水文部门要密切关注气温变化,根据流凌、封河发展形势,及时加密冰情观测次数和测验频次,为上级和地方有关部门防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一要做好人员安排。面对凌汛突发性强、预测难的特点,要时刻绷紧防凌安全弦,严格凌汛值班和应急值守,明确带班领导,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落实,切实做好凌汛测报各项准备工作。

二要认真编制测报方案。加强对历年凌情资料分析,根据本测区凌汛特点和测验设施设备情况,编制凌汛期测报方案和应急预案。每日研判天气变化,密切关注降温过程,滚动分析未来10天的气温变化及凌情发展趋势,研判当前天气及河道情况下的流凌条件。

三要强化凌汛前河道查勘。积极做好凌汛期河段冰情巡测准备工作,科学准确掌握河段凌情信息,查勘河道条件、涉水工程影响等,同时加强与上下游、地方水(利)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开展联合会商,实现信息共享。

四要全力做好监测预报预警。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持续优化测验方案,密切监视水情、凌情变化,加强与地方防汛部门和流域水文机构的沟通交流,适时加密测验频次,为防凌指挥调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技术支撑。

五是切实强化安全管理。要持续加强安全教育,牢牢把握“深、准、狠”总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始终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六要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微信平台等,扩大宣传渠道,主动配合新闻记者做好专题采访,广泛宣传水文工作在防凌调度中的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水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