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压实安全责任 筑牢水务防线
一、以责任落实为核心,构建全员安全责任体系
镇原县水务局始终将安全生产责任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层层压实责任链条。
(一)签订目标责任书:与7个下属单位、4个在建项目参建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环节安全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责任网络。
(二)完善责任清单:制定部门内部责任清单,细化业务管理范围内的28项安全监管职责,形成“工作照单履职、问题照单追责”的闭环管理。
(三)强化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通过月考核、季度通报等方式,推动全员主动履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以隐患排查为抓手,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针对水利行业特点,镇原县水务局聚焦工程设施、监测设备、调度指令等高危领域,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整治。
(一)工程设施安全:针对水利工程施工高风险特点,严格执行项目法人、施工、监理“三方责任”机制。当前开工的4个水利项目,均已完成安全技术交底。对渠道、水库、泵站等关键设施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排查老化淤积、渗漏塌陷等问题。例如,针对部分渠道因高水位运行导致的淤积问题,及时清理过水断面,防止漫溢事故。
(二)监测设备维护:定期检修水尺、雷达水位计等设备,确保数据传输准确。对受高温、沙尘影响的设备进行重点维护,避免因监测失误导致调度决策偏差。
(三)调度指令畅通:优化通信设备配置,确保调度指令24小时实时传达。针对夜间值班疲劳问题,通过轮班制、监控系统辅助等方式,减少人为疏漏。
(四)闭环管理机制:建立“排查-上报-整改-复查”流程,对发现的隐患立即整改,无法立即解决的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问题清零。
三、以宣传培训为支撑,提升全员安全素养
镇原县水务局通过多样化宣传和专业化培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一)主题宣传活动:一是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集中宣传咨询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彩页等方式,普及水利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自救知识;二是开展“查找身边安全隐患”行动,动员公众监督举报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超1500人次。
(二)专业化培训:一是举办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解读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规范、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并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二是针对新进职工和一线操作人员,开展“三知两会”(知风险、知职责、知操作,会应急、会救援)培训,确保全员掌握安全技能。
(三)应急演练实战化:一是联合乡镇、派出所、卫生院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模拟水库漫溢、山洪灾害等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二是组织在建水利项目开展综合演练,重点训练抢险救援、现场处置等环节,提升协同作战水平。
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构建长效安全机制
镇原县水务局通过制度建设和科技赋能,推动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智能化。
(一)专项整治行动:制定《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制度》,明确排查治理标准,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隐患不反弹。以河湖长制为依托,联合执法部门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截至6月20日,各级巡河2119人次,查处违规采砂点3处,拆除非法采砂设备5台套;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制定印发了《2025年镇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安排》,至目前,协同疾控中心抽检水样45份,水质达标率100%。
(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实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追究全流程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动态监控。
(三)应急预案优化:修订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7项预案,细化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抢险处置等环节,确保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一把手表态:坚守底线,护航水务高质量发展
镇原县水务局主要负责人强调:“安全生产是水务工作的生命线,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安全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运行管理、防汛抗旱全过程。我们将以此次‘安全生产月’为契机,持续压实责任、强化监管、提升能力,为全县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