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资料
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必要性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管理不到位,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价格水平总体偏低,不能有效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价格杠杆对促进节水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而且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
用10年(2016—2025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完善的地区要加快推进改革,通过3—5年努力率先实现改革目标。
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包括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
(二)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包括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逐步推行分档水价。
(三)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包括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
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保障措施
落实地方责任,加强指导协调,强化宣传引导等。
五、庆阳市2018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任务
2018年全市计划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万亩(西峰区0.5万亩,庆城县0.5万亩,镇原县0.6万亩,宁县0.5万亩,正宁县0.3万亩,合水县0.15万亩,华池县0.25万亩,环县0.2万亩),优先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推进。主要工作内容:一是明晰农业初始水权。将农业用水计划下达到重点灌区,细化分解到乡村,向村颁发农业水权证书,明确灌溉面积和用水量。二是深化工程产权改革。完成年度改革面积内的工程产权和使用权确定,颁发产权证书和使用权证书,签订工程管护协议,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加强用水协会能力建设。三是加快供水计量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渠首、斗口、井口等部位灌溉工程计量设施。四是合理制定工程水价。对已建灌溉工程分类型、分工程制定现状运行维护成本水价,并按市政府《工作方案》确定的比例予以执行;新建灌溉工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明确水价形成方式、价格构成和价格水平、五是探索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对改革灌区农业用水奖补资金作出测算,并列入县(区)级财政预算予以落实,制定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六是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开展宣传培训等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